国际(对外)援助工程项目设备物资物流运输非洲承接最大份额。
自20世纪50年代始,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如今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 DAC)外提供最多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与其外交政策相符,中国对外援助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强调受援国应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援助也战略性地服务于其他外交政策。
1)始于低起点的稳步增长
与发展援助委员会中最大的援助国相比,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仍然较为有限。根据一些学者的估算以及OECD国际发展数据库,2001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仅达当时所有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贡献的百分之一点八。然而,自“走出去”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明确落实,中国开始深化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其对外援助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八。2013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约占全球发展援助的百分之三点九,为DAC援助国贡献总额的百分之六点六,并略高于美国对外援助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六。
2)非洲承接最大份额
毫无疑问,非洲是中国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日趋密切。2009年,非洲国家所获援助额占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七。2000至2012年间,中国向五十一个非洲国家提供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个官方项目(四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甘比亚、斯威士兰、布基纳法索以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被排除在外),占中国官方与私人项目总和的百分之六十九。根据OECD的定义,一千六百六十六个官方项目中的一千一百一十个可被归类为“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即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福利的具有优惠性质的官方援助。其余五百五十六个官方项目可归为“其他官方资金” (Other Official Flow, OOF),即不以发展为动机或非优惠性质的(如出口信贷、政府股权、证券投资及债务重组)官方交易。(注:对于项目金额而言,中国给予非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多为非优惠性质,因此不被视为对外援助。)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对非洲的优惠贷款中约有百分之六十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百分之十六用于工业发展。中国优惠贷款最为集中的前三个领域分别为交通运输与仓储、能源产生与供应,以及工业、矿业和建筑业。剩余的一小部分用于公共卫生、一般预算支持以及教育。
考虑到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期,一些言论将此类趋势解读为中国正努力输出国内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过剩产能。但中国对外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背后的用意要深刻的多。2015年12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公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中,中国政府明确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洲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结论应与中国自身曾受益于外国投资和援助带来的技术外溢有关。在实践中,中国有着长达20多年的国际工程承包经验,再加上世界领先的工程建设技术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使得提供国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比较优势。并且中国一贯奉行“不干涉内政”以及“互惠互利”的原则,相较于其他很多国家,中国更乐于提供基础设施项目援助(如,“交钥匙”工程)。